首页 > 考研动态 > 正文

教育部:研究生课改 纠正轻忽教学倾向

2015-01-20 11:23:22| 【山东考研网】

2016考研资讯:

教育部出台《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要求各省份教育厅和研究生培养单位要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并把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此前,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曾在去年12月22日表示,中国研究生教育需要加大改革力度的领域之一,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不能简单地把几篇论文的质量或者是数量、考试成绩作为研究生质量的核心,这样会引导研究生质量的片面化”。杜占元坦言,虽然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为强化对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的把关,教育部发出的这份《意见》要求,对于新开设的课程,要建立完善的申报、审批机制,且应从课程的目标定位、适用对象、课程内容、教学设计、考核方式、师资力量、预期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严格审查。
 

而在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上,《意见》一方面要求要重视研究生课程学习计划的制定、指导和审查,发挥导师组和培养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则指出要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鼓励研究生参与教学设计、教学改革和教学评价,“注意营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
 

“重科研、轻课程”缘由何在
 

对于《意见》的出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工作重心,一直在课程与科研之间摇摆不定。过去,学校虽重视课程教学,但由于公共课程过多,且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课程并未与本科阶段的课程拉开差距,因此研究生的研究能力难以提高。此后,教育部和高校又要求导师需要有课题项目才能带研究生,对课程内容的要求因而相应降低。熊丙奇说,“有的学生一进校,就被导师要求参加科研、申请课题、撰写论文,成为导师的‘打工仔’,甚至学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数量,也成为申请答辩的前提。”
 

熊丙奇认为,科研的目的,应是让研究生与导师一起进行学术研究,接受学术训练。然而当下的风气,却让科研活动只注重于提高导师和所属高校的“科研产出”。而研究生急功近利、追求发表的现象,又与学校对教授的行政化指标考核密切相关。现行的考核方式,仅将锁定放在教授所承揽的课题、经费和所发表的论文数量上,但这些生硬的考核指标,未必能使学者真实的学术能力和贡献得到公允的呈现。

熊丙奇称,十年前的大学本科教学,就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教育部也曾提出要加强本科课程建设,幷推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然而问题幷未得到解决。

 

2014年12月,一位在四川大学历史系任教的教师周鼎曾发表一封“自白书”,直指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状。周鼎写到,“从前,科研是副业。现在,教学是副业”;“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是,申报课题,报账,报账,还是报账”;“学生的数量比学生的质量更重要,因为高校经费的划拨与招生数量有关,与毕业质量无关”。周鼎自承,自己曾以精心准备授课内容为职志,然而在科研考核、各种行政化评估的压力下,“在上课前一刻还在努力修改课件,只能自嘲这是一种洁癖。”

熊丙奇解释,除了科研压力之外,中国研究生课程质量不高的原因还包括:第一,教师授课仅追求完成工作量,自身准备不充分,轻视课程质量;第二,课程的教学偏重理论讲解,缺乏对学生研讨、实践的引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尤其如此。
 

现状如何改变
 

在“重科研、轻课程”的研究生培养现状亟待纠正的背景下,教育部出台的这份《意见》明确要求“切实转变只重科研忽视课程的实际倾向”,幷提出要“将课程质量作为评价学科发展质量和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同时,《意见》还要求培养单位需统筹使用各类经费,加大对研究生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的常态化投入,并提出要加大对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激励与支持。具体措施包括:深化教师薪酬制度改革,提高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在教师薪酬结构中的比例;对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将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的成果、工作量以及质量评价结果,列入教师考评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要求;加大对教师承担研究生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的资助力度等。
 

针对如何提升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质量、强化研究生的课堂学习效果等问题上,《意见》提出:要重视通过“对经典理论构建、关键问题突破和前沿研究进展的案例式教学等方式,强化研究生对创新过程的理解”,并根据学科发展、人才需求变化和课程实际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和凝练课程内容。此外,《意见》还要求应加强不同培养阶段课程体系的整合和衔接,“避免单纯因人设课”;支持研究生按需、择优选课,建立完善研究生跨学科、跨院(系)和跨校选课的制度机制。
 

对于《意见》所列举的一系列研究生课程改革方向,熊丙奇认为,高校可以将教学事务交给教授委员会管理决策,对于教师的教学、学术评价,实行同行评价,而非由行政为主导的评价,“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才是改善教学质量的关键”。

更多分享
最新热帖我要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