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育硕士教育史复习笔记(六)
2015-02-05 10:39:30| 【山东考研网】
2016年教育硕士教育史复习笔记(六),山东考研网独家整理:
1.简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答:"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允许的人,都可有受教育的权力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2.评析孔子"学而优则仕"的教育主张。
答:"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来的,但它在理论上集中地概括了孔子的教育目的。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有官职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学习的人,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得到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学而优则仕"教育目的论的提出,在当时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①反对不学而仕的世袭制,为平民开拓了从政的道路;②把学优与仕优联系起来,以学优保证仕优,有利于推行贤人治邦,改良社会政治。但是,这一教育目的论对中国古代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①过于突出教育的政治功能,忽视了教育的经济功能,强化了中国"官本位"的传统观念;②以名利为诱饵,使中国知识分子从一入学读书始,就产生严重的功名意识,形成"两耳不闻窗外事,二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观念。
3.简述明代八股取士的创立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
答:明王朝为了进一步以程朱理学统制 思想 。明太祖与刘基首创八股取士,以八股制义为科举考试定式。"八股l'特点有三:①八股文之试题取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②八股文章只能依据朱熹《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能丝毫阐发己意;③八股文章必须采用固定格式的排偶文体,否则不能入仕。明代科举这一变化,使得科举考试更加形式化,也使得各级学校以教习八股范文为主,教育内容更加空疏无用,教学方法更加僵化、教条,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4.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答:明代教育家王守仁高度重视儿童教育,对儿童教育问题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首先,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其次,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第三,他主张儿童教育要一导之以礼"."讽之读书"。"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第四,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 上一篇:2016年教育硕士重点复习笔记(二)
- 下一篇:2016年山东考研教育学出来能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