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经验 > 正文

考研最后一周:应该牢记的十件事

2014-03-16 16:16:50| 【山东考研网】

 本文导航
  • 第1页:任何一门考试,其考察水平都不是随意的
  • 第2页:题目同样遵循边际的回报递减定律

  (1)你终于来到了这里。

  经历了三个月、六个月或者半个月的挣扎、痛苦和徘徊,你尽管跌跌撞撞,但终于来到这里。似乎人生中真正决定命运的时刻寥若晨星,而你已经来到了其中一个的门口。

  这个时候你的心情可想而知。

  但我想告诉你的是,这只是生活中的一天。非常普通的一天。普通到如果你正常发挥,当你回望这一天的时候,这天甚至不会被你记住。甚至考研本身,它也只能是你的生活和命运的一部分。现在当我经过了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经历了很多成功与失败之后,我更愈发感到这句话的意义。

  生活并不仅仅因为若干的大事而发生改变,而它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机缘。而这种机缘能否生根发芽,则依赖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所以,务必保证平常心。这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

  (2)不要关注他人的状况。

  坚守你自己。无论他人是做什么情况,是他宣称已经把真题看了无数遍,做了无数遍,还是报各种各样的班,甚至决定在考试之前出门旅游,熬夜打游戏(我真的看见有人这样做)。尤其是别人一副“大家都是这样做的为什么你没有的”的表情

  不要理会它。

  我做考研辅导的经验是,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的人在最后的状态都差不多。区别在于:“人们给你的东西总是他们想给你看到的。”

  牢记一点,坚持你自己的节奏。

  (3).从现在起,不要你的日程表,改为最后的冲刺计划。

  最后两周的计划,并不要求你在量上尽可能多或者尽可能少,而是尽可能细。这种细不仅仅是要到一天。而是要到每一个小时,甚至如果觉得自己更细的,可以细化到十分钟。。

  与尽量细化时间相同的,尽量细化你的要求。将每一分钟都与几个小知识点相结合。甚至可以将你的分数结合在一起(分数可以参考过去的真题)。

  为什么?因为在最后两周的过程中,你的心态会出现很多波折。这种心态上的波折会使得大多数人在最后两周如果沿用正常的

  你的所得越是立竿见影,你的,反之你的心态也能在不断的复习中迅速提升。

  用两到三个小时,绘画一个知识体系图/框架图(这里我重点强调的是传播学,当然也是专业课),这个框架图不同于大纲,也不同于书本。这是因为大纲作为你的框架过分粗疏,一个大纲的大知识点通常包括3到5个,甚至10多个小知识点。而以书籍和笔记作为你的复习框架,你会在大量的细节中丢失方向感。

  具体而言,这种框架图包括

  ·最基本的,即知识点的分门别类

  (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完全照搬原有的大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大纲并不均匀个人按照题量均分原则尽量分为了四类。)

  传播学史部分:经验学派、批判学派、技术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

  传播学基础理论部分:传播基础概念、传播模式、传播类型、传播研究方法

  传播学5W部分: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

  以及传播学热点

  ·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涉及(可以以画线的方式来概括)

  你一定发现,某些知识点是互相重复的(例如传播内容的大众文化与批判学派)

  有些知识点互相连接(例如一旦提起大众媒介的负面作用,应该想到的麻醉作用、文化工业、技术学派中的波兹曼提出的娱乐至死,媒介失控论等等)

  其中,对知识点的互相连接的能力,是能不能用较快的速度整理出传播大题的重要因素。因为很多时候大题的解题都有一定的套路,当你能够迅速的找到相连接的知识点的时候,你就能够快速选择其中有用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知识点的冷热程度(建议用颜色不同的点画线),除了根据冷热点预测以外(这个通常不是很准要注意)。还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点的下探程度,(下探愈深,则意味着知识点能够考察愈细。例如定性分析——文本分析——再现分析,这就是三个考察级别。当再现分析出题之后,意味着与再现分析同一级别的其他分析方式也被纳入了考察内容)。知识点的大致分数及题型(这可以通过观察知识点出题的类型与频率分析出来)

  ·你的掌握程度。掌握程度可以分为五级

  1.完全不能够写出来,也不知道是什么

  2.有大概印象,但写出来的内容与原文差异极大

  3.有一定印象,具体表现为,“看一下就想起来了”,但是不看的话仅能写出第一句,大量的疏漏

  4.有一定印象,但仍然有错漏一句或者一个点

  5.完全掌握,几乎没有错漏)

  1级是不被允许的。

  2级的内容可以允许在大纲之外的拔高和热点,但是不能允许大纲以内。

  大纲中全部分的知识点应该到4点的水准,3点到4点最大的差距是,你是否理解了知识点中的核心词汇。这些词汇起到记忆的提示点的作用。

  (在确保3点到4点之后,如果你时间充裕,再把4点提升到5点。原因看下条。)

  这张图,如果完全画完,可能需要一张很大的,有《人民日报》那样大的纸。但是相信我,当你弄完以后,你会完全对你所需要什么,要做什么一目了然。

  (4).加强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你面临着基础不是很扎实,又渴望加强的情况。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于研究生考试而言。补缺比加强重要。平庸胜过天才,少出纰漏,四平八稳比突然的灵光一闪,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是由于应试考试的性质而决定的。

  具体而言可以有两点:

  一、任何一门考试,其考察水平都不是随意的。

 这种考察水平往往在一开始就被规定好,出一定比例的简单题,中等题和难题。此外,考试的难题往往意味着更复杂的理论,更生僻的人名,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应用。最后,考试的难题中出现的概念不一定出现在规定的基本参考书中,而需要自己额外阅读大量的文献。

  且不说还有压分。

  这就造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我称之为考研边际的回报递减定律:增加同等的复习时间,在某个学科中所获得的的回报往往与你已经获得的分数成反比,而且是极大的反比。简单的说,你用一个月时间能够将60分提升到90分,但也许同样的时间,只能将110分提升到115分,甚至更少。

  你或许还要跟我说,也许成功就差那么几分。

  但是请不要忘记,你有四门学科。甚至也许就是你看不上的政治,也与你一直为之努力的学科有同样的权重。专业课120分,但是政治58的传播天才,因为没有过280的线(假设),无法跟专业课110,政治70的平庸之徒。

  你可以不喜欢这个事实,但是这就是生活。

  热点推荐:

  山东考研网首发2014年考研真题及答案专题

  2014考研初试必知注意事项+需带物品

  山东考研网推荐:图解2014年考研试卷拆封过程

更多分享
最新热帖我要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