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职研究生报考为何骤冷

2014-11-03 13:49:41| 【山东考研网】

由于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对专业学位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不清,培养条件与经验比较缺乏,师资总体水平不高,专业学位与职业或岗位任职资格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质量保证措施尚不完善,收费比较高等。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认识和改革过程。


( 一) 认可度不高
 

专业学位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很陌生。2010年曾有一份大型在线调查显示,对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认可度方面,只有27. 4%的网友认为专业硕士有明显优势,超过5 成的网友认为没有明显优势。由于两类硕士培养的目的和倾向不同,最终的学位认可度也有着一定差别,学术硕士在学历的认可度上高于专业硕士。虽然从2010 年起,专业硕士学位将与学术硕士学位“属同一层次的不同类型”,但一直以来,专业硕士招生的考试难度、考生人数、学习压力等都要明显低于学术硕士,在很多考生和家长的心目中,专业硕士还是比学术硕士“矮了一截”。另外,受中国传统“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旧有观念影响,以职业为导向的专业硕士自然低于以学术为导向的学术硕士的认可度。
 

( 二) 时间短收费高
 

学术硕士是全日制学习体制,学业完成的时间一般为三年。专业硕士学习属于半脱产型或全日制,学制为二至三年。另外,两者在学费的标准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学术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的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而国家计划外录取的则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收费方式,不同专业的收费有所不同。专业硕士学费根据专业的不同,收费差别也有不同,尽管只是针对在职人员收费较高,应届生的学费与学术硕士学费没有太大差别,但还是给考生留下了高收费的阴影。另外,由于专业硕士实行收费制度,迫使高校十分注意办学中的投入与产出问题,导致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成为一种产业性质浓厚的教育形式。
 

( 三) 特色与定位不清
 

目前,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特色不明显,对考生的吸引力自然较弱。虽然研究生教育应该重视学历教育,而不仅是学术教育,但是从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是高校没有自己的明确定位,行政一刀切让高校缺乏培养特色。二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独特规律还在探索之中,也面临相适应的师资、模式、课程等一系列欠缺问题。三是高校对专业硕士的培养定位与社会需求对接还处于摸索之中。另外,在2009 年之前,专业硕士研究生生源,不管是在职还是全日制都要求具备一定年限的相关工作经历; 而之后招收的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这两类生源的学习目的与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别,决定了原有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经验,不能照搬到以应届生生源为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
 

( 四) 条件准备不足
 

教育部明确规定,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但现在很多高校都不具备这个条件,无法让这么多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实践。很多高校也没有及时调整教师构成比例,吸收业界的人士为学生上课、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与就业问题,而与之相关的专业硕士实习基地、实践考核体系也不够完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双师型队伍,但高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少。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提高研究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学校现有的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所以,有人担心这样会造成专业硕士“学术上不如学术硕士,专业上也没有优势”的尴尬局面,最后变成了“本科五年级”,降低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 五) 质量管理滞后
 

尽管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确认了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没有高下之分,但“两股道”区别对待的政策设计,使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标准产生疑惑。有人认为,现在某些高校举办的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说白了就是赚钱。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办学宗旨产生一定程度的异化,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工商管理硕士等热门专业较高的生师比就是例证。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专业硕士扩招有可能唤起一些人片面追求学历的畸形心态,扩大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不可避免会重现,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制与机制还不完善,质量保障有待加强。

更多分享
最新热帖我要发帖